李重润非韦氏亲生之子,自古唐室的嫡庶之争本就非常严酷,再加上武则天执政的晚期,罗织罪名的风气本就严重,所以李重润的死,就显得有些顺理成章了。而与李重润交好的妹妹——永泰公主,就成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了。
即使永泰公主不是死于武则天之手,那也与武则天脱不了干系,在皇权斗争之中,亲情显得多么苍白无力。
对于这位公主的记载,除了被武后诛杀外,就是后来永泰公主陵的墓碑了。
墓志铭中的永泰公主逆风解语
墓志铭中的永泰公主与文献中有一些差别,她是死于难产,在永泰公主陵中有这样一段记载:珠胎毁月,怨十里之无香,琼萼调春,忿双童之秘药。
这段说明,暗证永泰公主是死于难产。
同时有专家根据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十一块骨盆碎片,复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,经科学测量与鉴定,认为"永泰公主”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显得狭小,并结合墓志铭"珠胎毁月"句,断定"永泰公主死于难产",而非其祖母武则天所杀害。
但是墓志铭中又出现了与史料记载有出入的地方,在墓碑中称永泰公主为唐中宗第七女,但是有史料显示永泰公主应为第六女。
其中出入最大的,当属永泰公主的死因了,墓志铭中有一段如此云:“自蛟丧雄锷,鸾愁孤影,槐火未移,柏舟空泛。”这一段文字当讲的是永泰公主在夫君死后,还有一段寡居生活。
可是另外一段就产生了歧义,史书记载九月壬申时被太后逼杀,而墓志铭记载是九月初四,时间上仅仅差了一天。
但是有史学家解读,在《唐律》中,怀孕妇女犯了死罪,是可以延期执行的,所以在之后被诛杀掉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其中“秘药”、“双童”都指向一个可能的事实,那就是被张易之兄弟毒死,在墓志铭之中没有提及武则天赐死之类的话。虽然如此,这件事情,总是源于武则天老年时的昏聩,一个金枝玉叶的公主,因为一句“非议”搭上自己青春少艾的生命。
永泰公主之墓葬
永泰公主的死因成谜,但是她死后的荣光却震惊了世人。
神龙元年,唐中宗李显复位,此时距离永泰公主去世已经很久了,唐中宗即位第二年就把永泰公主的墓葬迁往乾陵。
在唐代,只有皇帝、太子、皇后的墓葬可以称为“陵”,永泰公主是没有资格被称为“陵”的。从永泰公主陵的规模来看,其气势仅次于兄长懿德太子陵。
从永泰公主陵的规模来看,其气势仅次于兄长懿德太子陵。
永泰公主陵陪葬品丰富,墓制宏大,封土堆高14米,东西南北各长56米,占地90.75亩,墓室全长87.5米,宽3.9米,深16.7米。此墓虽然被盗过,出土文物仍很丰富,共达1354件,其中各类彩绘、唐三彩俑占878件。墓内有1200多平方米的壁画,画面以人物为主,颜色鲜艳生动(后为空气氧化失色),是研究唐代历史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。永泰公主墓是属封土堆墓,其墓穴是砖砌墓,由墓道、过洞、天井、雨道、墓室构成,全长87.5米。
从这恢宏的气势可以看出来,唐中宗李显是对她用了心的,为何李显会如何用心呢?
人们在亏欠一个人时,就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,即使不再需要,也会尽力去满足被亏欠的人。
永泰公主的死,也许触动了李显内心敏感的神经,也许这样做是为了复位做了一个样子而已。
无论死后如何尊贵,那生前所受的罪孽呢?是永远也无法弥补的,即使永泰公主不是死于武则天之手,那也是高高在上的皇权杀死了她。
永泰公主陵与中宗复位逆风解语
中宗即位之后,推翻了武则天之前的一些政策,当然也用死后的尊崇弥补了永泰公主。
永泰公主的死因众说纷纭,但是无可否认的是,她是死于政治斗争,无论是她与夫君以及兄长私下议论祖母宠臣被一并处死;还是怀孕之后被延迟处死;以及被张易之兄弟毒杀。
她的死都让人惋惜,毕竟是一个正值青春的女子,就在那肮脏的斗争中被牵连了。
永泰公主的死,或许也让唐中宗心里多少存有愧疚,在那样的境况之下,只能任由女儿被诛杀,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啊。
在深深地愧疚之中,唐中宗只能把自己认为的最好的东西给死去的女儿,给她一份死后的尊崇,可是这又有何用呢?
是否皇权的斗争,都充满了暴力与鲜血呢?踏着那么多尸骨走上权力的巅峰,难道不会心存愧疚吗?
永泰公主生于皇家,是幸也是不幸,幸是她能享受那鲜花著锦的生活,不幸的是,也许会因为一句话命丧黄泉。权力的路,注定是用鲜血与生命铺就而成。
图片均来自网络,侵权必删,逆风解语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2 国战手游研发活动站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