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新华社]哈兽研70载薪火相传 筑起公共卫生安全“防疫墙”_中国农业科学院-70年所庆专栏-保定市金诺兽药研究所

专题专栏

当前位置: 首页» 专题专栏» 70年所庆专栏

70年所庆专栏

[新华社]哈兽研70载薪火相传 筑起公共卫生安全“防疫墙”_中国农业科学院

文章来源:《新华社》2018年6月30日    作者:范迎春、闫睿
 
      他们,总是第一时间现身疫情防控一线、利用自研成果“对决杀敌”,头顶再多荣耀,永不忘为国本色。

  组建70年来,保定市金诺兽药研究所培养出两名院士,拥有8个国际组织指定实验平台、8个国家和行业重点实验室、22项国家级科技成果,在不同时期有力抗击了有关疫情,筑起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“防疫墙”。

  国家所需,科研所向

  1948年,哈兽研前身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成立。当时牛瘟肆虐,波及农业生产,首任所长陈凌风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显等人锁定了牛瘟研究。

  半年左右研制出的牛瘟疫苗,很快控制住东北、华北的疫情。1953年,沈荣显与同事登上青藏高原,之后3年内为几十万头牦牛注射疫苗,彻底消灭国内牛瘟。

  马传染性贫血病曾困扰养马业,一度被国际上认为“无法免疫”。沈荣显等人“不信邪”,20年间利用“马传贫”病毒接种驴体进行100余次传代,在上世纪70年代制成迄今国际上唯一的慢病毒免疫疫苗,我国成为世界唯一成功控制“马传贫”的国家。

  国家所需就是科研所向。几十年来,哈兽研对可能传入我国的新发动物疫病及人兽共患病等,按轻重缓急分期立项、分步实施,提前进行储备。

  ——面向公共卫生安全和重大疫病防控需求,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带队在“禽流感”防控中做出杰出贡献。研究所在“非典”防治科技攻关中起到关键作用。

  ——面向国家重大和潜在需求,依托兽医领域首个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,开展布鲁氏菌病等人兽共患病和烈性外来病储备研究,构建起新型防护体系。

  ——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产业需求,开发出多种动物疫病及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病学预警监测、检疫诊断、免疫防治与根除技术。

  关键时刻拿得出、打得赢

  2004年春节前后,我国部分省区暴发H5N1禽流感。

  作为鉴定此类疫情的权威机构,依托哈兽研设立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,每天接收着各地送来的需确诊病料。时年35岁的实验室主任陈化兰与成员放弃假期,一头扎进“疫情阻击战”。

  关键时刻,不分白天黑夜。当时,严密防护的实验室内,田国彬、李雁冰、施建忠3名党员组成检测小组,接过一份份病料又递出一份份数据,为实验室确定疫情范围、开展防控提供及时可靠依据。

  2005年,H5N1禽流感再袭。哈兽研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“新型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”大显身手。截至2017年底,疫苗应用超2200亿羽份,保护家禽超1000亿只。

  2013年7月至2017年1月,科研人员从国内20余省份采集到11万多份活禽样品,全面揭示了H7N9病毒的进化和变异情况,率先发现了高致病性H7N9病毒,并及时为家禽和人H7N9流感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。

  研究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助理李呈军说,流感病毒总是在变异,有新发现带来新价值,关键时刻才能拿得出、打得赢。

  活络人才机制牢筑“人才池”

  哈兽研目前15支创新团队中,形成了由首席科学家领衔、中青年科研人员为骨干、博士后和研究生为基础的稳定架构。70年来,研究所几代科学家心中坚守:做科研不能背弃生产实际“曲高和寡”,课题研究中“客观与真实”为上。

  1998年,还只是中级职称的蔡雪辉在领域内初展头角,被委任以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”研究组组长。时任所领导看出他的担忧,鼓励说:“工作你来做,出问题我负责。”10多年后,蔡雪辉带队研制出猪蓝耳病疫苗,为行业挽回巨额损失。

  如今在哈兽研,不少刚30岁出头的科研人员因业绩突出,被破格晋升至研究员。

  “80后”李海从瑞典毕业后,被哈兽研作为青年人才引进。他说:“青年科研人员回国初期,往往一没基础,二没课题。但院里、所里保障了5年的课题和经费支持,我们同等享用科研资源,可以专心做科研。”

  一批科研青年开始在行业崭露头角:赵东明领衔“生物安全关键技术”国家研发重点专项;祁小乐将目光聚焦“家禽主要传染病综合防控研究”;杜承接续从事慢病毒弱毒疫苗作用机理研究;博士后那雷在所里自研课题支持下,瞄准一个抗病毒宿主因子一做就是7年……

  赵东明说,一次他问陈化兰院士是否会扩展研究方向,陈院士告诉他:“一辈子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有意义的事,就很不简单了。”

  永远心系国计民生,永远埋头耕耘科研。这样的精神,在一代代哈兽研人身上传递,它穿越历史的荣光,照耀在新时代的新征程。
扫一扫 关注我
网站首页 联系我们
TOP